2025年10月10—12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国际动物学会、新疆畜牧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共同主办,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家畜)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草食家畜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肉羊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反刍动物重大疫病防控重点实验室(西部)协办的第五届世界绵羊大会在北京召开。

本次大会以“解锁种质创新密码,引领产业智慧变革”为主题,旨在通过国际和国内从事绵羊遗传学基础研究和育种生产实践的团队之间的学术交流,展示目前本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寻求绵羊种质资源解析、创新与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和生产养殖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可能解决思路,以期为绵羊产业早日实现绿色高效发展和产业现代化提供关键策略和科学依据。来自荷兰、丹麦、芬兰、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埃及、格鲁吉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国等16个国家的绵羊相关领域的专家、青年学者和产业界代表等约300名代表参会。
会上,浙江大学王佳堃教授应邀作了题为《解析与优化绵羊胃肠道微生物组与功能》的主旨报告。她指出,绵羊瘤胃微生物组在高效利用植物纤维、支持宿主营养代谢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并显著影响绵羊免疫健康与肠道稳态。她强调,胃肠道微生物组的早期定植与组装同时受确定性和随机性因素影响,其中部分微生物类群具有可遗传特性,母代瘤胃微生物可用于预测子代的出生重和断奶前增重。断奶前是胃肠道微生物组调控的关键窗口期,可通过日粮干预(如开食料、优质牧草)、益生菌添加及瘤胃微生物移植等技术手段定向调控微生物发育,从而有效改善绵羊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力。最后她总结认为,结合遗传选择与营养调控策略,有望实现瘤胃微生物组的精准优化,为绵羊健康养殖与绿色发展提供新途径。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全球绵羊科研与产业界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优异种质资源的深度解析与创新利用,是实现绵羊养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石,也是驱动绵羊产业现代化升级的核心引擎。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科学家们亟需融合生物学、遗传学、人工智能与信息学等多学科前沿技术,深入挖掘和创制具有突破性的优异种质资源,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智慧育种方法,加速自主培育具备显著竞争优势的新品种,为全球绵羊产业迈向绿色、高效、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关键战略指引与坚实科学依据。
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
(曾文婕/供稿)
